News
發(fā)布時間:2013-01-22 瀏覽次數(shù):475
最近,一個由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和捷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報告,他們發(fā)現(xiàn)了人體內胰島素發(fā)揮作用的分子機制。這意味著,相比胰島素更有效更專業(yè)的新藥物指日可待。
關于藥,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相傳幾百年前,一個身患嚴重瘧疾的印第安人來到了厄瓜多爾南部洛哈省的馬拉卡拉斯地區(qū),由于口渴難耐,他爬到了當?shù)匾粋€小池塘邊喝水。喝完有點發(fā)苦的池塘水后,他的病情奇跡般好轉。當?shù)厝税l(fā)現(xiàn)池塘里浸泡著一種樹,從此印第安人便最先開始用這種樹皮治療瘧疾。這種樹皮的有效成分奎寧,至今仍是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
不要覺得神奇,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shù)用以攻克頑疾的靈丹妙藥都在這樣的偶然中產(chǎn)生。但是,偶然的背后是無數(shù)生命的代價。所以,必須有一種更加理性的找藥方式。
如果說,過去的種種藥物都是從世間的萬物中“撞見”的,那么現(xiàn)在的新藥是從科學家腦中首先“冒出”的。
要知道,這個“冒出”的過程并不容易?!把芯啃〗M最大的成就在于,結晶出了胰島素受體的空間結構,這是醫(yī)學界幾十年來都在破解的難題。”浙江大學藥理毒理與生化藥學研究所教授陳樞青在看過《自然》上的論文原文后說。
那么,尋找到這個看似并不復雜的結構,將為患者帶來怎樣的福音?“打個比方,汽車有很多零部件,起不同作用的零部件具有完全不同的模樣”,陳樞青說,“人體內的蛋白質雖然都由氨基酸組成,但空間結構卻存在很大差異?!?/p>
藥物進入人體后,就作用在千千萬萬這類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上。
與胰島素發(fā)生作用的,就是分布在人體內每一個細胞中的胰島素受體。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后,能把糖分吸收到細胞內,產(chǎn)生代謝。與正常的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島素,或者胰島素受體因突變受損,使胰島素無法與胰島素受體順利結合?!疤欠譄o法進入細胞,就會導致高血糖。高血糖不僅損害臟器,也使細胞缺少足夠的能量而難于維持細胞活動。”陳樞青說。
這一研究小組確定了胰島素受體的分子結構,意味著為糖尿病的治療找到了一個分子靶標。有了這個靶可以設計胰島素類似物,以替代價格昂貴、難于儲存、不能口服的胰島素,也能基于胰島素受體存在的“缺陷”,設計目前難于治愈的ii型糖尿病的有效藥物?!霸谌梭w外模擬胰島素受體的空間結構,可以幫助設計有效的小分子藥物?!标悩星嗾f。
這種“按圖索驥”的模式,是最近幾年藥學界尋找新藥的辦法,被稱為“理性設計”。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就好比靶,只要有了靶,科學家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制造出相匹配的劍。那么,治療糖尿病的這把“新劍”將在何時問世?
“還需要經(jīng)歷漫長的過程。”陳樞青斷言,一種新藥最起碼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目前只是找到了‘靶’,能夠針對靶的分子僅僅符合了藥物的有效性要素。此后還要經(jīng)過大量反復的細胞試驗、動物試驗,甚至人體試驗才能論證它的安全性。”因而,這一切,僅僅是尋找新藥的開始。
再回到正題上,科學家們?yōu)槭裁醋巫尾痪氲貙で笠环N替代胰島素的藥物?
來看看這組數(shù)據(jù),目前全球約有3.7億糖尿病患者,其中有9600萬人來自中國。糖尿病已成為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這些人群中10%為ⅰ型糖尿病患者,他們需要終身依賴胰島素,90%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部分晚期患者需要靠胰島素輔助治療。
“也就是說,有1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依賴胰島素,至少一天注射三次。”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成江分析道。另外,患者還需要掌握好胰島素注射的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血糖不正常。
因而,為了讓患者更方便地“對付”糖尿病,才有了醫(yī)學界對尋找糖尿病新藥的設想,根據(jù)設想,從空間結構上尋找病因,也才有了科學家們腦海中“冒出”的一個個原本并不存在的化合物。
“一種新藥的產(chǎn)生并不容易,可能正是成千上萬的科學家試驗了成千上萬種化合物后的結果?!标悩星喔锌R苍S你覺得神奇,但藥就是這么“想”出來的,這一切都并非偶然。
版權所有 ? 江西怡和醫(yī)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2001572號-1 贛公網(wǎng)安備36012202000304號 技術支持:易動力科技